
江西省乐平市徐氏村庄和聚居地分布统计
◆ ◆ ◆
江西省乐平市徐氏村庄和聚居地分布
一、乐平镇
1庞公桥
在乐平市火车站西南,皖赣铁路东侧内河西岸.古时,乐平伯庞秀建一座石桥,名庞公桥.宋末,徐氏从乐平县城徐家岭迁此建村,村因桥得名.属石砚分支
2湾头
在乐平市城区西郊内河北岸,徐氏从庞公桥迁此定居建榨油坊,俗称油榨.清初,油坊关闭,因当地内河曲流岸边,故易名湾头.属石砚分支
3转弯头
在乐平市原二轻局北侧,今乐平西街广场.宋末,下济彭在此建村,因居内河拐弯处,故名.元初,徐氏从庞公桥迁此聚居,袭用原名.属石砚分支
4.三都试馆
清末龙珠徐氏在此建立试馆.因龙珠属于三都,故名.
5.宫保巷
南至西大街,北通西后街.原名徐家井.因庞公徐氏在此掘井故名.清末建立榜眼府堂,号称宫保府,旋易名宫保巷.
二.塔前镇
1下徐
在塔前镇东北,塔科公路横穿下徐村.【石砚徐氏宗谱】唐末宋初,徐氏从南昌迁此建村,因山下有田,田中有石如砚,故名石砚山.又村旁有田,形似葵花,故又名葵田.宋淳佑年间,此村徐氏分支在砚溪上游另外建立村落,从此,上游叫上葵田,下游叫下葵田,清代改作下徐.有宋驸马、武状元文进士徐衡和绍兴年间进士,官至广东转运使的徐庚.
2上徐
上徐村和下徐村相邻,宋淳佑年间从下徐村迁出.古时叫上葵田,清代改作上徐.
3徐家
在塔前镇北偏西两公里丘陵平畈上,清康熙年间,徐氏从下徐迁此建村,当时建有祠堂和石桥,原名新祠桥徐家,简称徐家.
4大禅
在塔前东北5公里磻溪河东岸,明末张氏在此建村.清代康熙年徐氏从港口迁此聚居,高姓也在同时迁此聚居.在古代,因为这里是祭祀用的宽广平地,遂该做大禅.
5口头坞
在塔前镇偏东5公里小山南麓,清乾隆年间,徐氏从镇桥前村徐家迁此,因地处山坞口得名.
6门楼下
在塔前东偏北6公里丘陵谷地,【南洲徐氏宗谱】载,明嘉靖年间,徐氏从乐平双田镇大园迁此建村,因居司马市下方,初名司马.明末,村前建离一座门楼,故改名门楼下.
7高圳王家
在塔前东偏南一公里小溪西侧低丘东坡上,康熙年间,王氏从山塘王家迁此建村,因地处高坡,又有小溪称为圳,故名高圳.后来,徐姓从庞公桥迁此定居.
8治源坞
在塔前东6公里山坞山坡上,康熙年间,徐氏从双田龙珠迁此建村,为表达改造自然的意愿命名治源坞.
9下家岭
在塔前东5公里磻溪河右岸,康熙年间王氏在此建村.清道光年间,徐氏从后港镇山塘徐家迁入定居.
10楼下
在塔前镇东南6公里小山丘东坡下,宋末,徐氏从南昌迁此建村,和石砚山同一支派.以村背后山形式像楼梯而得名楼下.
11道坞
在塔前镇北偏东11公里较高的山坞内,1932年徐氏从下徐迁此.
三、双田镇
1,停车塅
在双田镇东北6公里黄乐公路【景德镇黄泥头到乐平】左侧南缘.【南洲徐氏宗谱】载,在明末徐氏从双田镇老大睦迁此建村,地处乐通婺源大路旁,旧时,过往客商经常在此停车歇息,故名停车塅.
2新大睦
在双田镇北偏东6公黄乐公左侧,【南洲徐氏宗谱】载,明景泰年间,徐氏从双田老大睦迁此建村,因靠近梅林,初名梅林徐.后因村庄发展较快,且处于中堡下方,一名下堡.清康熙年间,改名新大睦.
3、官冲坞
在双田镇北偏西4.5公里山坞口.【南洲徐氏宗谱】载,徐氏在清乾隆甲戌年间从双田桥头迁此居外坞.
4、桥头
在双田镇北偏东3公里小溪东侧,【南洲徐氏宗谱】载,宋大观乙丑年徐氏从隆兴府望茂陵墩【今南昌】迁此建村,村处于小桥东端而得名桥头.
5石门洞
在双田镇北偏东6公里山谷内,1965年徐氏从本地操家坞迁此.
6、操家坞
在双田镇北偏东5.5公里山坞口.此地原为操氏祖业,故名.清中期,徐氏从塔前镇上徐迁此建村,袭用原名.
7、大园
在双田镇北偏东4公里,宋代此地为操氏大菜园,故名.【玉堂徐氏宗谱】载,明永乐年间,徐氏从本地徐坞迁此建村,袭用原名.
8、老大睦
在双田镇东偏北5公里共库【共产主义水库】北干渠北侧.【南洲徐氏宗谱】载,宋真宗时,徐氏从安徽黄墩【今安徽歙县】迁三望元【今涌山镇】,不久再迁此建村.因兄弟众多而和睦相处,人称大睦.清康熙年间,从本村迁出的梅林徐改名新大睦,故此村旋改老大睦.
9、大坞
清末,徐氏从新大睦迁此,因坞深大而得名大坞.
10枫树咀
在双田镇东偏北4公里山坞底.【南洲徐氏宗谱】清同治年间,徐氏由新大睦迁此建村,因村子靠近风树林故名枫树咀.
11、龙珠村委会
在双田镇西南1.5公里黄乐公路【景德镇黄泥头到乐平】两侧.村内有两百多户南州堂,四百多户东海堂.分为山前和对门两村.山前属南州堂.【东海徐氏宗谱】载,宋嘉定年间徐氏从鄱阳皇岗迁此建村.因祖墓形似双龙戏珠,故名龙珠.
四、临港镇
1、洪源
在临港北3.5公里山坞口.元末,汪姓在此建村,因为是洪水冲积成的平原,故称洪源.明代,徐氏、戴氏、吴氏分别从各地迁入.袭用原名.
2、西冲
唐中期,徐氏从婺源严田迁入,原名徐冲.唐末,乐平北门庙岭王姓到此招亲,后来徐行衰落,王姓兴旺,便按乐平本地谐音改作西冲【乐平口音徐通西】.
五、高家乡
1、王家
在高家西南5公里,梅鸬公路【梅岩到鸬鹚埠】东侧.明初黄氏来此建村,原名黄家.明代中期,徐氏从众埠迁入,因语音演变,而成王家.
2、月山
在高家乡西偏南7公里,唐末、徐氏从南丰县桃源村迁居到月形山垦荒建村.原名徐家湾,1964年浙江淳安移民来此定居,易名月山.
3、徐家
在高家乡5.5公里喇叭水库坝下.明代徐氏从众埠迁此建村.亦称徐家,1967年浙江淳安移民迁入.
4.徐家桥
徐氏自明代迁此定居,因徐氏集资修桥桥而得名.
六、后港镇
1、山塘徐家
在后港岭北偏东5.5公里黄乐公路东侧丘陵地带平原上.【东海堂徐氏宗谱】宋徽宗时,徐氏从双田镇龙珠迁此,因居山下塘边而得名.明代王姓也迁入.
2、楼上
在后港岭北偏东6.5公里黄乐公路西侧.原名书楼村.因清代道光年间姜氏迁此建立楼下村,故书楼村改为楼上村.明代进士、【永乐大典】编修副总裁徐旭就在此村.
3、柴家
在后港岭西北8公里盆地东边山坡下.南宋柴氏在此建村,取名柴家.太平天国时期,柴氏衰败,徐姓从后港陈家迁入,段姓也随之迁入.袭用原名.
4上马湾
明代马氏建村,明代徐氏从庞公桥迁入.清代石氏从菱田迁入.
5、徐家畈
因徐氏建村而得名.元中期,吴氏迁入,元末、洪氏、彭氏迁入,如今数姓杂居.
6、徐家岭
明代中期,徐氏自婺源迁此建村,取名徐家岭.清初,徐氏衰败,程姓迁入,袭原名.
7、西山
在后港岭西3.5公里磻溪河西岸.元初,徐氏从双田镇龙珠迁西山下建村.
七、接渡镇
1、前谢
在接渡镇北3公里小丘东坡下.清末、徐姓从后港镇西山迁居于此.有应氏、程氏杂居.此地原称谢家坞,因坞内有三个村庄,此村在最前端,故名前谢.
2、中谢
在接渡镇北2.5公里小丘东坡下.清末、徐氏从后港西山迁此建村.因处在前谢和后谢之间,故称中谢.后王氏迁入,袭用原名.
八、港口镇【乐港镇】
1、对面徐家
在港口镇西偏北9公里低丘坡上.西邻鄱阳县.徐氏从附近石牛塘迁此建村.因与故壤对门相望,故称对面徐家.
2.石牛塘
在港口镇西偏北9公里小丘西坡下,清代中期,徐氏从本地魁堡迁此建村.因村内池塘里有牛状岩石露出水面故称石牛塘.
3、下溪源
在港口镇西偏南8.5公里.徐氏清末从本地魁堡迁此建村.村依靠西冲山,溪水自西北而下,内称上溪源,外称下溪源.
4、傅家咀
在港口镇西偏南11公里小丘旁.原为傅氏在此山咀建村,傅氏衰弱后,徐氏从本地魁堡迁此,袭用原名.
5.茶园里,在港口镇西偏南11公里西丘坡上.此地原为鄱阳淹村的茶叶庄园,而得名.徐氏在清末从本地炉山下迁此建村.
6、山背徐家
在港口镇西偏南7.5公里.北宋,徐氏从乐平石砚山【塔前镇下徐】迁此.因地处鸣山北麓,故名.
7.炉山下
在港口镇西偏南9.5公里.五代末期,徐氏从南昌迁此建村,【县地名志】记载河南洛阳迁此.因地处炉山南麓而得名.
8魁堡
【1】、魁堡老宗
在港口镇西南8.5公里乐安河畔,与镇桥镇隔河相望.【十魁徐氏宗谱】载,在唐末宋初,有十人中魁元,故称十魁里,后叫魁堡.南宋,徐氏从乐平石砚山迁此建村.元世祖时,村名分居新宗.故魁堡改作魁堡老宗.
【2】炉山背
在港口镇西偏南9.5公里,徐氏在1970年从魁堡老宗迁此炉山下北麓建村.
【3】财家源
1970年徐氏从魁堡迁此建新山村,因本处土地肥沃、无产丰盛,故名.
【4】毛家塘
原为毛氏定居,毛氏衰弱,徐氏于乾隆年间从魁堡村迁入.
【5】魁堡新宗
在港口镇西南8.5公里乐安河西岸,从魁堡老宗迁入.【今魁堡老宗和新宗已经连接在一起,约1300户之众.】
9徐家
在港口镇南偏西3公里皖赣铁路东侧.清顺治年间徐氏从后港镇徐家岭迁此建村.
九、铭口镇
1.蔡家
有少量徐氏居住,【解放前夕,1949年中正大学副教授徐量如,在此村,去台】
十、镇桥镇
1.烟竹林徐家
在镇桥镇东偏北9公里红壤低丘坡下.紧靠江西化工化纤公司.在21世纪初,因江维公司电石灰厂垮塌事故,造成村里灾难,后搬迁至国道206线边上,靠近乐平工业园.宋末徐氏从乐平石砚迁入此地建村.因村与烟竹林毗邻而得名.
2.园里徐家
在镇桥镇西南1公里乐安河畔.【南洲徐氏宗谱】载,徐氏明正统戊午年从附近八甲村迁入.因四周皆田园,故名.
3.八甲
在镇桥镇西南1.5公里乐安河南岸.【南洲徐氏宗谱】载,宋代,徐氏自丰城角坡迁居于此.古为30都八甲,故名.
4.土库里徐家
在正桥镇西南1.5公里乐安河南岸.【南洲徐氏宗谱】载,徐氏在明代从附近八甲迁此建村.
5.埂上徐家
在镇桥镇西南2公里原206国道西侧.【南洲徐氏宗谱】载,宋末,徐氏从附近八甲迁此建村.因地处一土埂上而得名.
6.徐家
在镇桥镇西南侧乐安河南安.【南洲徐氏宗谱】载,明正统丁巳年徐氏从附近八甲迁此建村.原名畈上徐家,简称徐家.
7.团亭
在镇桥镇南2公里原206国道东侧.【南洲徐氏宗谱】载,清初,徐氏从附近八甲迁此建村,因靠乐安河畔上有一亭,常有放竹排的人在此休息,竹排是用许多竹木捆扎在一起,土语叫团,后人就叫此地为团亭.
8.大园寺
在镇桥镇南2公里原206线东侧.清代中期,徐氏从附近埂上村迁此.村中原有寺院,故名.
9.大园里
在镇桥镇南2.5公里原206线东侧.清末,徐氏从团亭迁此.因此地是饲养马的大园,故名.
10.官山新村
在镇桥镇南偏东3公里低丘坡上.1971年徐氏从附近畈上徐家迁此建村.因古时此山曾命名官山,古建村后命名新官山.
11.前村
在镇桥镇南偏东1.5公里.原名前溪.宋时徐氏从礼林镇甘棠村迁此建村【甘棠原名官塘,丰乐乡三十都】,因村前有小溪故名前溪,简称前村.
12.杨浒里
在镇桥镇南偏东1.5公里.明末,徐氏从附近前溪村迁此建村.因原为杨浒一房股得名.
13.洙溶度徐家
在镇桥镇西偏南4公里乐安河畔.【南洲徐氏宗谱】载,宋末,徐氏从本地八甲迁此建村.村前为朱杨渡口,原名朱杨渡徐家,后来方言谐音演变成今名.
【镇桥镇徐氏为下九徐,建有九徐祠堂】,前溪村为另一支派,未纳入其中.
14.石塘坞
解放后徐氏从镇桥徐家迁入.黄氏、王氏、.徐氏合居.
十一、礼林镇
1.甘棠
【1】洪家源
1973年从甘棠迁居
【2】对家边
1973年从甘棠村移民
【3】茶籽山
1973年从甘棠移民
甘棠古代名官塘,属丰乐乡三十都,在清代改称甘棠.【南洲徐氏宗谱】载,宋淳佑年间,徐氏从乐平石砚山迁居到此建村.起初,徐氏居于枣林,始祖柬芝公葬挂榜山东向.明代徐氏移居现驻地.明代中期,东海堂徐氏从江西抚州迁居合居.清中期,朱氏从接渡枧桥主家迁此.解放后,政府强制迁移洪氏到此.今已形成十几个姓氏.徐氏占三分之一、朱氏三分之一.其余为洪氏等.注;明代永乐年间【1407】徐氏迁于湖北黄冈,第一世祖先经、第二世世、第三世乐、第四世显【据湖北黄冈徐氏谱记载,从饶州府乐平县朱庙山迁网黄冈,还记载有座山】
2.徐家
故称门楼徐家,清代康熙年间徐氏从众埠蓼畈【鸟儿畈】迁居到此.清末,徐氏不明去向,他姓迁此.现有甘棠东海支派二十几人迁在此居住.
3.竹窠
为董氏建村.徐氏从住车迁居到此,现有三户.【吴官正亲家、中国航道研究局高级工程师徐涵在此村出生】
4.住车
礼林镇西南6.5公里山坞底.宋末,徐氏从樟树【今清江县】迁此建村.【2013年,据万年县发掘出明代徐氏墓志铭加以证实,住车村乃乐平石砚山武状元徐衡后裔,旧谱记载失误.】相传村东原有竹园丘.相传古时当地居民从外地用独轮车推几颗竹苗栽培,行至村东荒地,车轴被推断,随即就地种植,故称竹园丘住车,后简称住车.后来甘棠朱氏和附近杨家王氏也迁于此.【甘棠和住车相隔很近,且在古代,有朱徐一家的说法,源于徐达和朱元璋的关系】.
5.塔背
在礼林镇西南4.5公里省道边,清末,徐、黄二姓从众埠迁此建村.
6白土
【1】叶家垱
在礼林镇东偏南5公里山坞中.明末叶氏在此建村,因村前小溪筑垱得名.清末,众埠九徐和叶姓仇杀,白土徐氏也加入,叶家垱叶姓被驱逐外迁,徐氏从本地严家坞【今白土老宗】分居此地,别名白土新宗.
【2】小坞里
在礼林镇东偏北4.5公里,明初傅氏建村.傅氏衰败后,徐氏从严家坞迁入,袭用原名.
【3】上水端
清代詹、黄等姓在此建村,后来白土徐氏迁入.
【4】下程
在礼林偏南4公里山坞中.原为程氏建村,后白土徐氏迁入.
【5】湾里
在礼林东偏南5.5公里.徐氏从本地叶家垱迁入,因居山坳而得名.
【6】白土老宗
在礼林东偏南6公里山坳底.明成化间严氏在此建村.严氏衰弱后,徐氏从白土峰店前里【已废】迁此,嗣后又分居叶家垱,遂改作白土老宗.【白土徐氏从甘棠迁居此处】.
7.上徐
在礼林镇西南九公里安殷河北岸.明末徐氏从塔前上徐迁此建村.故称上徐.徐氏衰败后,外姓迁入.
8.九林
王姓建村.清末,徐姓从白土迁入合居.
9.长江桥
在礼林镇东南4.5公里山坞中.清初,徐氏从白土迁入.当时雇佣长工在村旁小溪修桥一座,故称长工桥,后讹传为今名.
10.戈厂里
在洄田富家南半公里小山东麓.原为丁氏建村.清末周氏在此建村.徐氏、黄氏也陆续迁入.因历史上曾在此铸造铁锅,原名锅厂里,后谐音演化戈厂里.
十二、众埠镇
1.众埠街
徐氏从乐平石砚迁此
2.叶水桥
在众埠街南1公里乐弋公路东侧.南宋叶氏在此建村,因村前小溪有石桥,称叶家桥.叶氏衰败后,清代顺治年间徐氏从附近河头徐家迁此.后来徐姓昌盛,改名叶水桥.
3.尚濂咀
在众埠街西北6公里乐安河与建节水汇合初三角州上.宋末,徐氏从山塘迁此建村.因濂溪绕村而过,俗称濂溪双带,简称双濂,又因地处沙洲咀上,故演化为尚濂咀.
4.下湾
在众埠街西北5公里建节水下游左岸.元末,徐氏自本地蓼畈【鸟儿畈】迁此建村.因地处小溪下游弯道而得名.
5.蓼畈
在众埠街东北6公里乐安河南岸.【南洲徐氏宗谱】载,徐氏从下湾来此居住建村.因畈上多鸟而得名鸟儿畈.后因种清靛、蓼兰遂改蓼畈.
6.郑家畈
在众埠街东北5.5公里众篁公路北侧【众埠到篁坞】.原为郑氏建村.故名郑家畈.明中期,徐氏从本地徐家迁入.袭用原名.
7.波阳畈
在众埠街东北3.5公里建节水北岸.明中期,徐氏从本地徐家迁此建村.历22代.此地平广,田畈较宽,人称波阳畈.
8.方家山
在众埠街北偏东2公里.众篁公路旁.原为方姓建村.清顺治年间,徐氏从本地徐家迁入.程姓也迁入.袭用原名.
9.上方家山
在众埠街东北2.5公里众篁公路右侧.康熙年间,徐氏自附近方家山迁此建村,因地处故壤上方而得名.
10.泥井畔
在众埠街北偏东1.5公里众篁公路左侧.清末徐氏从本地徐家迁入.
11.塘畔
在众埠街东北1.5公里建节水北岸,清同治年间徐氏从本地徐家迁此建村.
12.河头徐家
在众埠街北0.5公里建节水北岸众篁公路【众埠到篁坞】旁.元初徐氏从文山孟桥徐家迁此建村.因地处建节河边,原名河头徐家,简称徐家.
13.新屋
在众埠街北偏东3公里建节水曲流凸岸.明初,徐氏从众埠街迁此建村.
14港口
众埠街东北3.5公里建节水南岸.明代中期,徐氏自众埠街来此建村.因地处建节水两河支流交汇处,原名双河口,后叫港口.
15.黄泥村
在众埠街东5公里建节水南支右岸.清代中期,徐氏自本地徐家迁此建村.因住地多黄泥而命名.
16.井墩
在原文山乡政府西偏北3公里.明代中期,徐氏从本地下徐迁此建村.此地风景优美,且临小土墩.故称景墩,后谐音简化称井墩.
17.下徐
在原文山乡西3公里平畈上.明中期,徐氏从孟桥徐家迁此建村.因居孟桥下方而得名.
18.孟桥
在原文山乡西3公里平畈上.明初徐氏从大源【今万年县大源镇】迁此建村,因孟氏捐款修一座桥,故称孟桥.
19.上徐
在原文山乡西三公里平畈上.徐氏从本地下徐迁此建村.因居下徐之上,故称上徐.
20.高桥徐家
元末从礼林镇住车迁来.
十三、涌山镇
1.柏树下
在涌山镇西4公里狮子山北麓.元初,徐氏从鄱阳皇岗迁此建村.因居柏树林旁故称柏林,习称柏树下.
2.林头
在涌山镇西偏南5公龙头山南麓.明初,徐氏从鄱阳皇岗迁此建村,村旁多桂花树,原名桂林.后改林头.
以上信息来源徐文化网徐长金的发帖,是1983年统计表,所以会将有的镇叫成了当时的乡,有的地名还是按照早前的叫法!然而徐姓在乐平算是一个大姓,尤其是在众埠一带曾经是八大姓之一,有着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