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东海徐氏第五次家谱编撰工作启动:时隔270年再次统修,外宣平台“大太公”网;编撰一套人人看得懂、世代相传的传家谱!

家谱中有不少家训,能有效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播,以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让徐氏家谱走出“深闺”,成为文化自信的源头。“传承、传播,这两个‘传’,是家谱编撰工作的两条‘腿’。我们不再只是埋头修谱,必须让家谱真正活起来,走出深闺,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凰岗徐氏、文化爱好者要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接触家族事务,准确说应该是2017年夏。当年参与了凰岗徐氏祖墓修缮工作,由我提供宣传服务。定于2018年12月25召开祖墓完工一周年庆典,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查阅洪武敢散的历史背景,学习家族文化,这才知道我们凰岗徐氏在凰岗居住了一千多年,为江南望族。

图:徐玑墓志铭由于多次复印加上繁体字,不易于传阅

凰岗徐氏义门,被范仲淹称之为“江南第一家”。孝义传家千年,凰岗徐氏家族,收录了不少家规,是布卿一族世代繁盛的“齐家宝典”。家谱里藏着的不只是家事,更是穿越漫漫时空,连接昨天、今天与明天的文化密码。由于城镇化的原因,有不少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家世,村里及周边徐氏始迁祖是谁?来自哪里?通过统修东海徐氏家谱,我们便会知道祖上来源,繁衍扩散过程,都有哪些人物。

帐前灯,心头火,纵横山河里;
天下事,家国情,尽在家谱中。

家谱让尘封于历史的文明因子,能得以重新面世。庆幸的是,我们凰岗徐氏家谱,从北宋到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统修了四次,算是传承有序。北宋以前,由于凰岗徐氏人口少,外迁人口少,只能说家族稿,家谱的雏形;随着时间推移,历史变迁,社会和谐稳定等因素,清代饶州进士、耒阳县令、嵩山县令徐玑因为眼疾辞官,返回凰岗修家谱,到1755年成册。

徐玑1697年9月生于鄱阳县凰岗镇,字愚谷,号陶村公。1729年由邑禀生(食俸秀才)中举,1730年,雍正庚戌年三甲进士(从地方志发现,徐玑是雍正庚戌年饶州唯一进士),任湖南耒阳县知县,后复补河南嵩县知县。乾隆丙寅年(1746年)徐玑患眼疾辞官回乡。1751年编撰凰岗徐氏家谱到1755年结束,用时四年有余。此后修撰族谱由于物质、技术等不发达等原因,家谱并不被异地宗亲认同,安徽等地宗亲说那是凰岗徐氏家谱。

这也是发起第五次统修东海徐氏家谱的原因之一。

“分藏共守”是祖先的智慧和对家谱的要求,否则乾隆二十年的家谱不可能在今天还能见得到。东海徐氏家谱》统修完成后,将由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珍藏。不同的是,新编家谱既要保留文化精髓,又要符合时代特征,不像原来的家谱只复印,而是要补全外迁始祖信息,对繁体字简化,与时俱进,成为人人看得懂、世代相传的传家谱、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与家族文化结缘,为善之始

为了体现凰岗徐氏祖庭好客,防范现场秩序混乱,就年轻人参与庆典服务做了细致安排,50多位青年志愿者欢迎接待从安徽、都昌等地来凰岗祭祖的宗亲,异地宗亲来凰岗从未感受过如此的热情和友好。因为没经费和时间紧,参与欢迎的凰岗年轻人穿上由宝香珠宝提供的志愿者服装。

祭祀过后,在观音堂开展徐氏文化暨庆典活动。没我征集到的50多名志愿者,那么现场秩序肯定会乱成一麻。“宗亲们从祖坟返回祭祀现场,可是主席台上无桌椅,观音堂还停了车辆,地面上的塑料袋被微风吹的沙沙着响。”我安排女性志愿者扫地,男性志愿者挂横幅,搬桌椅,然后马不停蹄地跑到用餐地点——凰岗老街,帮助整理桌面和贴桌号。

原计划12点开席,可11点30分庆典就结束了。加上来凰岗的宗亲多,当日总计安排了70多桌酒席,从第一桌到最后一桌,上菜要花不少时间。怎么能让宗亲们干坐在桌子上等饭菜?我灵机一动,叫来了十几名志愿者,再次欢迎远道而来的宗亲并和他们一一握手,我们喊出“欢迎回家”几个字的时候,现场老人感激涕零,向凰岗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

值得一说的是,参与接待服务的年轻人当中还有客姓,如蒋姓,方姓。刘姓等。这说明了徐氏文化有包容性,也展现了凰岗人爱凰岗的美德。只要凰岗有需要,关乎凰岗荣誉和利益的问题上,不论姓氏,都会关心支持。

东海徐氏第五次统修家谱的时代背景

对个人来说,家谱中记录着家族的衍脉、承载着千百年来的祖系根源,为每个人标出了人生的原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西方社会三大人生终极问题,而循着血脉亲情追根溯源,家谱会告诉你。

家谱中承载着一个家族独有的伦理规范,也成为个体在人生路上行走的价值准则。那些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族规礼仪......记载着故乡的风物和先贤的功德,激励着漂泊的游子无惧风雨地前行;家风熏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今天,我们更应认识到家谱的价值,集聚众人之智,保护、传承和弘扬家谱文化,将凰岗建造成徐氏文化旅游目的地。

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其概念既包括从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到同姓同宗的大家族,也可以延伸至社会乃至国家的层面,即“家国一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而家风家训,即指家庭或家族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大多以文字的形式保存在家谱史料中,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广,故作为中国古代家族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和中华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它不仅承担着对个体与家族的教育功能,也兼具引导社会风气和心系家国命运的人文情怀。

前段时间,旷世奇书《越绝书》随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出圈,引发了人们对方志的浓厚兴趣。其中有这么铿锵一问:无四方,何以中国?那么,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不妨追问一句:无小家,何有四方?

唯一一次由民间主导编撰的家谱

古代,文盲比较普遍,编撰家谱主要人员需要入仕,要么是举人,要不是进士,有功名在身的人,即便是捐赠的也不会留有名字。而当下修谱主要以民间人士、经商人士主导。

与原来是反过来的,原来商人出钱出力但是不记录,现在是官员出钱出力不记录。民间组织修谱,相比官员组织修谱来说,更加灵活,当然在古代也没法这样干,古代很多工作都需要行政命名实施,而当下的行为准则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此外,古代信息、技术落后,等级森严,版面有限,根本轮不到民间人士去主修家谱。而这次修谱,只要参与赞助支持的,那么就会将其功德写入家谱,启后代之荣光。民间的参与度相比古代会更高,因为这也是简化字通谱的开端。

修谱,筹措资金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小编较为关注凰岗徐氏家族文化事业,对家族历史有一定了解,组织过很多公益活动,在凰岗当地有一定的公信力。加上,我熟悉互联网和宣传,创建了大太公网,开设了饶州徐氏一家亲公众号,长辈们同意我担任东海堂徐氏家谱编撰委员会主任一职,做好资金筹措、管理、使用和外宣。我来组织修谱,对外和对内都可以协调,不过统修家谱是一件大事,唯恐留臭名,定当不遗余力,准确高效率开展修谱的相关工作,并就统修家谱做了预算、工作安排。

杭州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小霸王比较熟悉,从2012年开始服务杭州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直到2015年从新浪浙江返江西南昌创业都没有中断过联系。宣传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即便离开了浙江,依然有不少朋友记得我,宣传不同于商业,是一种善行。我将我来组织编撰徐氏家谱并捐赠图书馆的事告诉杭州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的朋友,他们都表示欢迎。这是一种信任。

可以说,参与这次统修东海徐氏家谱的人,内心会非常满足

对以往修谱模式进行创新,组织结构庞大

古代修谱是非常艰难的,而这一次也并非易事。我们有专门的法务人员,还有对古籍有研究的专家把关。既然选定杭州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珍藏,就会邀请图书馆古籍部的人员参与指导。印刷之前,要经过多次核对,封面,纸张,内容等。

我们不会经常开会,而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征询意见,修谱是一个好事情,绝大多数的宗亲会支持。与以往修谱还有一个重大的改变,那就是异地宗亲的名字也会记录。本次修谱会增设名人,名村,名企内容;名人,需要获得过省市荣誉;名村,需要有名人,人口多,建村历史超过600年;名企,需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是纳税大户,在当地或社会上有声誉,有品牌口碑。

虽然有现代技术支持,能进行广泛动员,资金有保障,但是不一定和清代那样,能在四年修好。因为,我们同样有很多事要做,比如名村,名人,名企汇编,并不是凰岗一个区域,一个时间段,需要广泛征集,核对其真实性。另外,组织结构会因各种原因进行调整,要主动积极,凡不认可的不强求;凡修谱期间违背法律道德、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需从组织机构中除名。

现就徐氏九十七代祖布卿支族第五次统修家谱

组织机构发布如下:

江西、皖西南、都昌、九江、陕西、辽宁等布卿嗣后: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族有谱,常人也许不能名垂千古,但可以归于家谱。家谱是华夏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谱对于一个姓氏家族来说,具备着聚人、聚财、聚情的重要作用;家是小小的国,国是大大的家,家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于毛细血管,用家风促社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修谱。”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莫忘恩。逢盛世,居安思祖,敬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国盛修史,族旺修谱,我布卿一族上一次(第四次)统修家谱在(1751-1755年)270多年没统修,令人焦灼不安。

本次修谱有两件大事,第一就是大修家谱,摸清270多年间布卿世系人口发展情况并载入总谱;

第二就是建立大宗祠,形成承载徐氏根系文化的旅游目的地。

一、凰岗徐氏,传承有序

据安徽宗亲徐承钦研究发现,凰岗徐氏总谱至今修了四次,首修为南宋绍兴年间布卿公八世孙仁十七公讳敬字仁辅主修,当时距离布卿一族唐末迁居到凰岗有200来年,凰岗徐氏并没有多少人口,几张纸就可以记录,这是凰岗徐氏家谱的开端。

二修,为明代洪武年间,布卿公十三世季坤后裔便十二公讳岱字宗仁主修;

三修,为明成化丙午、凰岗布卿十六世孙季坤裔庸四十八公讳诜(shēn)字邦孚主修。四修,为清代乾隆乙亥、凰岗布卿公二十四世孙季坤裔炳七十八讳玑字衡友主修。

1755年,徐玑耗费四年时间统修完成的家谱,是布卿世系认可的布卿世系通谱。

二、老一辈开了好头,我们要传承接力

2006年凰岗统修的家谱,由于各种原因,并没得到公认。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题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民国时期繁体字和简化字都可使用,1949年新中国建立,全部为简化字。此后凰岗修的谱由于没完全简化,使得传统文化与时代脱节,年轻人看不懂。

为了传承家族文化,造福子孙后代和贯彻落实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对原有制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体现时代感,优越性。当下,凰徐氏统谱不能延用带有浓烈封建思想的族长族头制度,而是广开言路,吸收对族谱和家族事务关心且年富力强的徐氏宗亲参与,积极主动,大公无私,逐一完成修谱确定的事项。

三:统修东海徐氏家谱的有关事项如下:

1、对繁体字进行简化断句,释义,让子孙后代看得懂,挖掘优秀的文化,与时俱进。

2、对凰岗徐氏名人,名村,名企进行汇编。这样做,能让后代感受家族荣光,能互相促进,布卿嗣后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

3、家谱,存入浙江省图书馆、杭州图书馆,作为文献;

4、规模最大,每套15册,以村为单位赠阅;

5、修谱庆典:祠堂同步建设。联系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出台政策,征用闲置徐氏村庄的土地作为徐氏大礼堂新址,打造根系文化场所,方便服务寻亲问祖的宗亲和游客。

6、总计预算600万:含家谱20万、祠堂(500万)、庆典费用(20万);杂费(不详);多出资金,用于家族事务或者设立教育奖励基金,奖励每年考上985高校的凰岗祖庭徐姓学生。

四、组织架构

总顾问:待定,退休干部,热爱家乡和家族事业;

顾问小组成员:徐如发、徐福州、徐清阳、徐和风、徐廷年、徐国有、徐国美、徐美观、徐锋、徐能幼、徐文明、徐金水等;

编委会主任:1人,徐金荣

编委会副主任:徐巧文、徐向兵(徐兴德老师的幼子)

编委会委员:徐荣平、徐小平、徐保发、徐廷锋、徐如玉、徐光松、徐光珠、徐显发;

名誉主编:待定

【主编】徐巧文

执行主编:徐建才、徐啓伦

名誉副主编:徐福州

【副主编】:各村本科(一本)以上人员,以村委会为单位选定三人,年龄30-50岁;写入族谱。

主执笔:徐巧文

【编辑】:徐金荣、徐有清、徐年发、徐荣平、徐广进;

【外联】:徐有锋、徐金荣、徐向兵、徐文贤、徐有清;

特邀审读:徐巧文、徐集文(教授)、徐建才;

【校审】编委会总顾问、顾问、编委会成员,外迁地主管(以县委单位)对初稿核对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印刷。

【封面设计】封面设计:徐才芳(省艺术家);

【法律顾问】徐荣宏(执业律师);

【会计】1人,徐有清;

【出纳】1人,徐金荣;

说明:

1、以上人员,如果不认可的,可以向编委会反馈调整人员;

2、编委会负责宣传组织工作,编辑部负责具体执行工作。

3、外联部:在族谱编修过程中负责筹款并协助资料素材收集工作。

4、各支、房负责人负责资料收集、外联部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收集信息。统谱,修的是谱头,就是对外迁信息进行补充纠正,因为清代徐玑统谱距今(1755年)已有268年,外迁的人口能形成大村庄,需要补录。

五、副主编人员所在村如下:

一、发三公祠

1、后五甲,
2、柏树下,
3、北湖徐家、
4、流沟坞
5、大里坂
6、胜栏桥
7、山下
8、珊亭
二、发四公祠
9、上边头
10、六叠屋

11、老门村
12、山里下
13、珊亭村

14、德兆村
15、李家弄
三:发十公祠

16、文字村

17、上炉村
18、珊亭下
四:发一公祠
19、河东村
五、发六公祠
20、坑口门
六、发十二公祠
21、上徐村
22、下徐村
七:发七公祠

23、一甲村
八、便八公祠
24、西山村
25、湾头村
26、小祥瑞

27、牌楼下
九、仁十七公祠
28、培里
29、九山背

其他:外迁宗亲,以县为单位报备;

六、前期准备工作如下:

一、创建大太公网,dataigong.com;为了敬祖归宗,创建了大太公网,用于对外公示信息和对接异地宗亲信息,透明管理;

二、拿到“布卿”商标;

三、创建饶州徐氏一家亲公众平台;

四、已就五次统修家谱对外发布,皖西南、都昌、乐平、陕西、湖北等地宗亲表示支持,并发来所在支系的谱头。但是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编委会要求合谱的异地宗亲携家谱到凰岗比对,确认为布卿嗣后,方可并入东海徐氏家谱。

五、组建凰岗中青年联谊群(凰岗境内);

六、组建凰岗徐氏家族群(含外迁地);

修谱,是为了敬祖归宗,发挥集体力量,改善当地环境。当下,凰岗徐氏祖庭祠堂不适合文化活动开展,需要承担室外活动功能的室内的场所。“需要一个开阔的场地,有超前的规划。不能没有用几年就不能用了。修谱,通过家族、家规、凝聚力来解决社会发展难题,出生率低的问题,发扬传统尊宗敬族的传统伦理美德,给后代子孙提供血缘寻根的线索,让他们感受祖辈荣光。

凰岗徐氏是有着一千年发展史的原住居民,传承有序,文臣武将如过河之鲫,这在国内都不多见。近几十年,由于城镇化原因,家训家风受到挑战,利欲熏心,乌烟瘴气,违法现象多发,受到刑事处罚的不计其数,实属家族不幸。计划通过第五次统修家谱,达到正家风,传家训目的,福佑我凰岗。

不仅要把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保护、保存好,还要让它们为社会所用。只有服务读者,才能体现这些传统文化物质载体的价值。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要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新方式。大太公网,让热衷于徐氏文化的专家,讲家谱,“汲古慧今”,让放在杂物间的文字“活”起来,人人看得懂,入心如脑,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和文化自信的源头。

文/徐金荣

2023年8月20日修改

以上信息仅作为参考,会根据情况调整

网页由景德镇市运佳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提供